为您提供:山东莱芜莱城区张家洼街道郭家镇村鲜花花圈订购

郭家镇村同城花圈店网站,网上订鲜花花圈、郭家镇村祭奠花篮哀思花圈,保证花材新鲜和鲜花质量,郭家镇村花圈配送。专业提供山东莱芜莱城区张家洼街道郭家镇村葬礼鲜花圈制作,郭家镇村白事鲜花制作,与葬礼花束配送,全部新鲜葬礼花圈当天制作,郭家镇村葬礼花圈,山东莱芜莱城区张家洼街道郭家镇村葬礼花篮当天送到,代写葬礼花圈悼词,代写葬礼鲜花挽联,按您的要求把山东莱芜莱城区张家洼街道郭家镇村葬礼花圈送到指定地址,也可以将郭家镇村葬礼花圈代送到殡仪馆! 郭家镇村鲜花花圈订购服务项目:提供网上订花送花、鲜花、蛋糕、花篮、花圈、果篮,公仔,巧克力,绿植,会议用花,展会用花,节日用花等订购,您只要通过网上下好订单,我们会安排郭家镇村附近连锁花店及时送出,并由总部提供售后服务。为保证客户的利益,所有的商品订购流程均在本网站统一完成,多谢!

配送范围: 订货流程:
浏览商品→点击购买→注册或直接购买→填写订单→选择支付方式--成功提交→配送店按您要求送货上门
注意事项:
1、郭家镇村市区可以做到最快3小时送货上门(郊区需另外加收运费),但请尽量提前24小时订货,以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安排送货。
2、正常配送时间为:8:30—21:00(乡镇晚上不配送),17:00以后订购的商品系统会转到第二天安排!
3、每张订单的确认、配送和收货人签收状况,送货人可在每个环节查询自己的订花状态。
4、郭家镇村市区免费送货上门,郭家镇村乡镇需加收路费(30-80元)部分乡镇及郊县仍无法送达,订购之前提跟客服联系

您现在的位置: 山东 > 莱芜 > 莱城区 > 张家洼街道 > 郭家镇村
配送范围:

热卖花圈
白事花篮
祭奠提篮
白事花束
郭家镇村实体店地图:
山东莱芜莱城区张家洼街道郭家镇村介绍:
郭家镇村位于莱城西北9公里处,东邻鲁中冶金矿山公司,西邻片家镇,南邻李家镇,北邻张高庄,地处平原,耕地1736亩,502户,人口1587。
  据康熙《莱芜县志》记载:“镇里堡•郭家镇”。
  据《郭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郭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因邻村多以镇取名,冠以姓氏,故名郭家镇。现村中有九姓,郭姓占全村人口的80%,另有韩、张、吕、谷、耿、任、片、臧九姓。

  据《莱芜市志》记载:1941年,莱芜划为莱北、莱东、新甫三县,郭家镇隶属莱北口镇区;1951年由口镇区张高乡管辖;1958年隶属口镇人民公社;撤社划乡、镇后,隶张家洼镇;1992年莱芜建立地级市后,隶属莱城区张家洼办事处。
  郭家镇村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0.6公里,新村规划后,笔直的12米宽的大街直贯东西,村东的河上6米宽的钢筋水泥桥横卧在上。田庄通莱芜的公共汽车一天从村中来回跑10趟,交通方便。
  郭家镇村原有四庙一旨门(牌坊),是郭家镇村的最古老文物,在十里八乡是较闻名的。进东门抬头看见的是关帝庙,往西走,‘村中间是真武庙,村西头是土地庙,村东头是关帝庙,出东门往东岭头一望,就可望见伍子胥庙。这四庙一旨门是本村的一大奇观,但都毁于“文革”之中,只有旨门的两块青石碑座和两块石碑现在还保留在原处。除此之外就是郭家镇村的围子墙,号曰“平安寨”,是清末年间为防土匪抢劫而修建,为保卫村民的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而在抗日战争中为保护八路军、抗日武工队、游击队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现在已大部拆除,只有小部分墙还残存。
  郭家镇村的村民种地是行家,经商是赢家。早在解放前,就有著名的郭明英铁匠铺,郭明英、郭美英兄弟二人不光是远近闻名的打造农具的好手把,并且在抗日战争时,为支援八路军游击队,他们自行设计,能制造出连打三发的手枪。车木匠郭成宗,泥瓦匠郭希梦都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人。据说口镇街的北阁子、泰安的文庙、北山阳的廊坊郭希梦都曾参加设计建修。现在本村的泥、木、铁三大手艺的后人,已在各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郭家镇村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优秀儿女就有9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英雄郭宗其,又名郭耀南,当时他已是东部行署秘书。因一次秘密回乡,被当时的邹高庄的大汉0头子邹效让抓住,邹效让劝他投降,他义正辞严,痛斥汉0,敌人知道他文才很好,就把他的右手剁去,但他拒不投降,敌人又把他的左手剁去,他仍不屈服,大骂敌人,汉0劝降不成,恼羞成怒,残酷地把他杀害,他死得很惨烈。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为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的有3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有l位,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为国捐躯也有2位烈士,其中就有一位赖宁式的少年英雄郭顺利。这十几位热血男儿,为了追求真理,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是郭家镇村的光荣和骄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郭家镇村的村民,团结互助,共奔社会主义康庄大道,1953年成立了以郭宗策、郭宗峰、郭宗乙为首的第一个互助组,并代表郭家镇参加当时区的先-表大会。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是郭同贵,郭永庆。1957年加入高级社,社长为郭敦宗。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那时无村)。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后,在新党支部书记郭京立的领导下,掀起一场深翻整平土地,大搞水利建设的运动。1976年冬在当时口镇人民公社的支援下,经过一冬春的奋战,把村东白石岭的千亩丘陵薄地深翻整平,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的丰产田。1977年,全体村民在郭京立书记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在白石岭上,修建了一座高10米,主渠约500米,干渠约长1000米的大型二级扬水站,确保了东岭千亩良田的浇水;这座扬水站为郭家镇的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郭家镇村更是百业兴旺,除了种粮以外,村民又改变观念,搞起了养殖业、屠宰业,郭修江的苗圃,占地20亩,是莱芜有名的苗圃大户。大蒜、大姜种植,更是规模越来越大,村办、民营企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郭家镇村自古就有热爱文艺的传统。1937年后,村里就成立了杂耍班子,在农村重大节日里他们就应邀到各村演出。从清朝末年,村里就有一个戏班子,以唱莱芜梆子为主,到了民国初年,经当时莱芜的著名艺人张春美(别号:南瓜扭子)的亲自指导,更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小剧团,到春节,他们就应邀到各村演出,就是在电影电视飞跃发展的今天,他们的后人,仍能组织起来为人们演出几场古装戏《穆桂英挂帅》、《庆功图》、《小姑贤》等传统戏剧,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前几年,莱芜市组织的正月十五文艺汇演中,本村的小节目《抬轿子》,曾受到领导的表扬,群众的好评。
  郭家镇村自建村以来就重视文化教育,崇尚礼义道德,以文育人。仅郭氏家族在清末年间就出举人一名(郭子祥),秀才一名(郭同祥)。1915年,村民自发成立学校,校址在当时的真武庙内,由郭盼元、韩希贤、郭敬堂相继为教书先生,村里很多有作为的人,都曾在此读过书。解放后,村里兴办了第一所小学,几经搬迁,1976年秋在村东河边兴建了一所红砖红瓦、环境优雅的新学校,孩子再也不在那黑屋土台的教室里学习了。小学建立以后,村委一班人,在当时资金较困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又在河的东边,在依岭傍水的地方兴建一处联中,当时能容纳6个教学班,现在规模扩大,已经是有15个教学班的张家洼办事处的第三中学,已是区级规范化学校。
  尊师重教的风尚,促进了村民的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解放后,郭俊秀、张乐顺是郭家镇村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学生,并能出国深造。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到2002年,先后考取大学的学生就有32名,郭玉庆在1996年考入清华大学,现已在青岛工作。仅2002年一年就考取了大学生6名。
  郭家镇村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好习惯。1991年,郭家镇村成立了老年协会,郭心孝任会长,并及时给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和免费乘车证,每年发给一定的生活补助,对那些五保户老人,仍实行五保制度,让他们过着幸福的晚年。 每逢节、假日,村委领导都亲自带着礼品去慰问他们,九九重阳节还召开老年人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尊重一些老人提出的意见。1980年,郭家镇村就在村西划出一块贫瘠土地做公墓,凡村民去世后骨灰都葬于此,提倡移风易俗、丧事简办,每逢清明节,正月十五元宵节,村民们都来此凭吊自己的亲人,对村民、姓氏之间的团结和睦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党的政策指引下,郭家镇村的全体村民,正以百倍的信心,昂扬的斗志,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村庄而努力。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登录 | 注册

QQ/微信:972445352

全国热线/企业微信号:18939884868

Copyright © 花圈网.com 版权所有

在线客服